|
(已阅:64次 发布时间:2025-10-04) |
国庆黄金周期间,宜兴市科技馆依托“壶韵千年”宜兴紫砂科普展,推出《方寸宇宙·紫砂造物记》配套系列课程。课程以“观察-解密-创造”为核心路径,带领同学们多维度探索紫砂奥秘,见证紫砂从矿料到成器的蜕变,让非遗文化在互动体验中焕发新活力。 10月1日,《古法小匠人》课程率先拉开帷幕。葛盛陶庄的专业工艺师现场为大家示范紫砂杯的制作,从拍打泥片的力度把控,到镶接成型的细节处理,每一个步骤都倾囊相授。同学们亲手拍打、揉捏紫砂泥,用模具裁剪出杯身和杯底的形状,用刀片小心修整接口,每一步都小心翼翼,还精心贴上装饰图案,打造自己专属的紫砂杯。这节课不仅让同学们掌握了基础的紫砂制作技艺,更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,切身体会到“精益求精”的工匠精神,收获了从无到有的创造成就感,进一步增强了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。 10月2日上午,《会“呼吸”的紫砂壶》课程让同学们变身“材料科学家”,试图揭开紫砂壶“会呼吸”的奥秘。课堂上,科普老师带领大家参观了“壶韵千年”宜兴紫砂科普展,通过不同类型紫砂壶的展示,系统了解紫砂壶的原料成分、传统制作工艺,学习其独特的微观结构。在动手实验环节中,同学们利用可乐、温度计等工具,亲自验证紫砂壶的透气性、隔热性等功能特性,感受宜兴紫砂壶的魅力所在。本次课程不仅培养了严谨的实证精神与科学探究能力,更让大家深刻领悟到传统非遗技艺中蕴含的科学原理与智慧,激发了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深度思考。 10月2日下午,《开窑惊喜:紫砂的科学盲盒》课程聚焦紫砂泥料与烧制工艺,带领同学们解析矿物成分与烧制变色背后的化学奥秘。同学们通过“看、摸、观”三种紫砂泥料,直观感受朱泥、紫泥、段泥的质感差异;用电子显微镜或放大镜观察泥料微观结构,解锁紫砂“内在密码”;观看烧制视频,了解温度、火候对紫砂呈色的影响,初步掌握金属氧化物在烧制中的呈色原理。随后的手工陶泥制作环节,大家用陶泥捏制创意小物件,待晾干后可自主上色。趣味十足的体验,不仅让参与者学会初步分辨“天然紫砂”与“化工泥”,更激发了对传统紫砂工艺的探索兴趣。 此次《方寸宇宙·紫砂造物记》系列课程,将紫砂文化与科学知识深度融合,不仅丰富了市民的国庆文化生活,更推动了宜兴紫砂非遗的传承与创新,让千年紫砂工艺在新时代持续传递文化魅力。 『关闭本窗口』
|
|